阅读历史 |

第569章 父子生隙(1 / 2)

加入书签

第569章 父子生隙

曹操对韩遂的做法非常不满,心中已经生出了杀心。

说实在的,之前曹操从没有生出吞并韩遂的念头——真的是从来没有。

他一直觉得自己现在身在异域,需要一个能跟自己聊聊往事的老友,尽管韩遂不是特别熟的朋友,但两人毕竟有旧,有不少共同的话题可以聊起,聊聊天总是好的。

可这会儿曹操才意识到不对。

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对徐庶怀有天大的仇恨欲处置后快,韩遂只是把徐庶当成了一个寻常的对手,就像之前面对李傕郭汜一样,打不过就求和,过几年再打,甚至搞点合纵连横,跟癞皮狗一样打打停停。

凉州军靠不住啊。

万一将来有一天重蹈覆辙,北宫伯玉、王国、边章是怎么死的,这个曹操还是知道的。

“子伯、文和,要是真有什么闪失,你们会帮我吗?”曹操盯着娄圭、贾诩二人,缓缓吐露了自己的意图。

这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不需要曹操解释地太详细。

娄圭的眼中明显露出一丝慌张之色,但随即又平静下来,点头道:

“帮曹公做事,乃我等本分,自然要竭尽全力,曹公尽管放心才是。”

贾诩也微笑道:

“贾某虽然与曹公不是故旧,但此刻也知道是生死关头,当以性命相托,自然不敢怠慢。

某盼着曹公做这天下英明之主,救大汉万民于水火之中呢!”

曹操重重地点了点头,心道不管贾诩是不是阴阳怪气,反正态度是好的。

接下来,就看自己的手段了。

之前郭嘉已经再次偷偷溜走,这次没有返回,也没有消息,那应该就是最好的消息。

只要春汛到来,计划就能如期开展。

曹操愈发后悔为何在南阳的时候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如果当时听了,如果当时……

没有如果,他现在要竭尽全力战胜刘备,这才是他最后的指望。

他定了定神,又道:

“现在刘备兵马布置如何?”

曹操的长子曹昂款步上前,深沉的眼神环视众人,缓缓地道:

“刘备军仍以张飞为先锋,共计兵马一千余,威胁长安。

关羽军三千,包围了华阴,此外赵云和新近到来的荆州大将黄忠正率军防范弘农,不让我军自弘农来援。”

曹操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对儿子非常赞许。

曹昂下工夫了。

这個少年郎已经褪去了之前的青涩和幼稚,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

老师胡昭的人生经验让曹昂成长,他更加沉稳和果决,开始更认真地思考兵法战略,曹操提出的要求他都能一一掌握,并且妥善执行。

他也知道己方现在没法再退,再退就要退到西域去了,这些日子,他亲自奔赴前线,仔细探查了刘备军的布置,还亲自组织练兵和整顿军需,保证曹军的粮草供应。

见曹操的眼中露出欣喜之色,曹昂叹了口气,随即提出了几个建议:

“父亲,目下我军不能夺回黄河,刘备军渡河畅通无阻,对我军的士气大有损伤。

看刘备军的意思,竟是要在河东驻扎耕种,与我军相持,此事不得不防。”

关中之所以易守难攻,就是因为崇山峻岭和黄河给它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可一旦这保护被攻破,关中平原反而是一马平川,敌人想要攻打哪里就能攻打哪里,守方反而要顾及城池得失,兵力难以集中。

之前关中被李傕郭汜等人破坏严重,曹军的生产能力又比徐庶军差了太多,现在关中也远远没有恢复元气,刘备军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明明是大军远来,却敢跟曹军拼内力。

现在刘备军的战法是派张飞率领少量兵马摆出一副向西的架势,你守我就不攻,你要是不守我就直接攻长安,韩遂不敢丢失长安,也只能派重兵在长安待着。

关羽兵马不多,但是包围华阴,一旦华阴失守,潼关就没有意义,刘备军甚至可以呼唤徐庶将所有的兵马全都派进来一起进攻,曹操也不得不守。

剩下的兵马则防备弘农的援兵,让弘农兵马完全成了摆设,反过来华阴守军更绝望、更凶险,要是任峻夏侯渊孤注一掷救弘农,刘备顺手把弘农拿下也容易很多。

这个计策用兵不多,刘备军其余兵马甚至可以在河东耕种,最最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全军退回河东继续对峙,而曹操长安、华阴、弘农都想要,导致现在兵马根本集中不了,这个冬天实在是太难熬、太折磨人了。

提出问题很容易,曹操需要一个解决的答案,曹昂之前考虑许久,又与师父胡昭进行了长久的沟通,现在终于能给出一个他自认为还算正确的答案。

“当下,我军当暂时不要长安、弘农,竭尽全力力保华阴不失。

可令弘农守军尽数后撤,强攻华阴,只要先击退关羽,张飞就算进攻长安也是孤掌难鸣,之后我军全据关中加强防御,刘备军想要再攻关中,只怕是难上加难!”

上位者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取舍。

这是老师胡昭教给曹昂的。

取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普通人承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