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1章 万能劝进表(2 / 2)

加入书签

改自己的风俗并且对大汉产生感情多少有点不现实了。

这些人汉话都说不利索,就得给他们讲最直接、最简洁的。”

说白了,徐庶想要让这些鲜卑匈奴尽可能地对马超产生個人崇拜就得想想办法,所以徐庶之前就特意安排艾先生抓紧写点夸赞马超的话。

徐庶非常了解艾先生,以他的文化水平写不出什么好东西,而且为了坏事他一定会写的尽量恶心人。

但不要紧,这东西本来就不是给有文化的人听的。

它的受众就是那些汉话都说不利索甚至完全不会的人,徐庶甚至觉得这还不够尬,这还不够恶心,艾先生写的自己都吐血了,哭求徐庶放过他,徐庶这才意犹未尽地将这套成稿交到了王邑的手中。

王邑咽了口唾沫,苦笑道:

“徐将军,这个真的管用吗?”

徐庶摇了摇头,笑道:

“我也不确定,但咱们起码试过不是?

我师父曾对我说过,想让别人好好听伱说话,要先把他打服了,之后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不行之后还能再改,只要……你能一直保证能打服他,他就只能被迫听你说话。”

王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觉得徐庶说的还是有点道理。

不过……

刚才徐庶给了他两封信,第一封就这么恐怖,第二封不会是什么不可名状的东西吧?

他硬着头皮缓缓拆开这封信,看到里面的内容,王邑吓得啊地大吼一声,下意识地将信抛在天上,徐庶飞快地伸手抓住,微笑道:

“王府君,噤声,此事事关重大,切莫让人知晓啊!”

“我……我……”王邑吓得浑身发抖,难以置信地盯着徐庶,许久才满脸恐惧地道,“徐将军,若是我没有看错,那,那是……”

“不错。”徐庶低声道,“这是我之前特意托人写出来的,等了好久才终于送到,不过也好,现在正是时候。”

徐庶很久之前给了董昭一个任务——他需要一份写的不错的劝进表。

不过到底劝进谁徐庶并没有说起,算是给新加入的董昭一个考验了。

董昭战战兢兢,不知道徐庶到底给自己什么安排,他在兖州藏了很久一个字憋不出来,那真是憋得相当难受。

思来想去,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徐庶在琢磨不就是让董昭写个劝进表吗,从夏天写到入冬了都没写完,是不是董昭已经把这件事忘了,因此他不断催促董昭赶紧下手。

董昭被催的实在难受,被逼的没有办法,决定任由自己的精神状态发挥,然后写一份能交代过去的再说——不行再改嘛,众所周知劝进要再三,谁说劝进表不能多写几遍。

董昭在《劝进表》中并没有注明时间和要劝进某人,在写完“顿首顿首,死罪之后”,就开始华丽地讲述大汉开国时候的繁华和这些年落寞的对比,随即又说起了“德”“功”“家世”等种种,随即笔锋一转,言“少康之隆,夏训以为美谈;光武之兴,周诗以为休咏”,暗戳戳地开始夹带私货——

太康失国之后少康再起,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兴”这个词,西汉末年一通乱搞,最后也是光武重新建立大事。

有这句作为基调,之后董昭笔走龙蛇,写了一堆有的没的历史典故,反正主打一个万用劝进表。

你拿这个,可以劝进任何一个稍微像样点的诸侯,不就是中兴吗?

你就说中不中吧?

我都没有提天地、法统这些东西,主打的就是一个天下有德之人居之。

想要皇位吗?

有功有德就行,看自己的本事,不要压抑自己的野心,千万不要压抑自己的野心啊!

董昭这份劝进表现在由徐庶抄写了一下,现在就放在了王邑的手中。

王邑尽管知道这是徐庶的诡计,但仍旧是瑟瑟发抖,感觉手中的这东西好像有千斤之重。

老天明鉴啊,我可是大汉纯臣,这都跟我无关,这都跟我无关啊。

他颤声道:

“这,这东西送给谁啊?”

徐庶笑呵呵地道: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袁太尉的使者路过河东不小心丢失的东西。

这劝进表上不是没签字吗,王府君觉得应该让谁签字,就送给谁,谁怀疑这个有问题呢,王府君就有理由怀疑一下他是不是对袁太尉不太忠诚了。”

王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他拉长着脸,惨笑道:

“怪不得都说……招惹马超不过是一死,招惹徐将军……怕是死了都不得安生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