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9章 端水大师(2 / 2)

加入书签

进,为了更好的舂捣纸浆,她还顺便改造了一下以水力为推动的石舂,黄月英甚至能举一反三,认为既然水力能舂捣纸浆,在合适的情况下锻打铁器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是不是能更好的打造铁器甚至更多的铁甲。

徐庶过河之前,绝大部分的公文都还是用绢布和简牍书写传递,而现在纸张的技术已经取得了迅速突破,艾畜描述后世都使用纸张的时代看来很快就要到来。

当然了,要是高干确实保护的不错,徐庶也有后招——高家毕竟是袁绍的前妻家族,这件事嘛怎么折腾都有玩法。

艾先生坐在牛车上,认真地书写着自己的《艾氏奇谈》,他这次给己方的这次北上增加了很多传奇色彩,比如徐庶一开始杀死陶升的时候就准备撤退,是艾某人力排众议才发动了这次并州之战,在并州之战的关键时刻徐庶又张罗着要跑,又是艾先生力排众议劝说城中的高览投降,高览见艾先生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自然非常敬畏,之后与艾先生辩论中大败,主动选择投降,这才让徐庶军在这次并州之战中取得全胜。

当年武王伐纣,麾下何等人物,也不过史书只言片语,我等远不及先贤,想要青史留名,何不自取笔墨作书?”

他脸红地看着徐庶,嚅嗫着说不出话,徐庶笑道:

“学,都能学,咱们一起学。”

张燕虽然识字,还懂鲜卑语,但是真让他操笔作书实在是太难了,他也不想让史书上的自己是一个盗匪出身粗野狂暴的形象,他也想让后世的人了解自己曾经的困苦、参加黄巾的原因,这一路转战的辛劳和痛苦,而不想让自己的人生任由艾先生曲笔书写玩弄。

徐庶倒是非常有信心,已经开始准备利用冬日的时光在军中重新开启汉军的老传统扫盲,不仅要教授众人识字,甚至要教授他们写下基础的语句。

徐庶听艾先生说,他们现在的这段故事在后世可谓妇孺皆知,可明显艾先生的了解只是皮毛中的皮毛,简略中的简略,据说是一个叫罗贯中的人戏来乱写,所以才搞成了现在的模样。

张燕挠了挠头,还是感觉有点不爽,倒是此刻一只手按在他的肩膀上,让他不全身一抖。

“徐,徐将军?”

黄月英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可她很快发现用绢实在是太昂贵,用竹简又写不下自己弄出来的这么多公式。

可这次钟繇给前线的书信居然是用纸写成,这让艾先生非常惊奇,赶紧一把夺过来。

艾先生一边继续奋笔疾书一边随口道:

“史书很厚,能装下这数千年岁月,可史书又太薄,甚至无法装下我们这些人的一生。

徐庶正色道;

“雒阳城中,钟司徒给我送信,这次用的居然是纸。”

看三国谁特么看黑山贼最后咋样,说话就离谱,不过看着张燕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可怜模样,艾先生又笑嘻嘻地道:

“不过历史啊,这都是能发明的。

张燕赶紧改口,叫了声好:

“艾先生这么写,这字体当真是见所未见,我觉得当世大儒书法皆远不及艾先生多矣!”

百姓冬日能得到这么多的粮米自然也是喜从天降,再听闻张杨徐庶等人居然如此仁善,那自然是大喜过望,愿意走的赶紧扶老携幼离开,不愿走的也跪拜在道路两侧,恭敬地送他们离开。

事已至此,高览也彻底放弃了一切侥幸,赶紧进入了平北将军、大汉义士的角色。

于是众人纷纷打开粮仓,能搬走的军粮就搬走,搬不走的干脆分散给百姓。

高览得到了之前绝不会得到的名誉,牵招则保护了名声不至于遭到处置,而徐庶则拔掉了之前的钉子,这个冬天高干一定焦头烂额,非但不能用粮草支援邺城,还非得找邺城支援他们。

造纸的成本大大下降后,吕布也对此非常重视,他亲自命令荀彧必须将此事作为重中之重,如果这些纸张真的如黄月英所说一般容易获得,那大将军府将率先作为表率,将所有的公文全都换成纸张,只有需要保存的再用绢来重新誊一份以防万一。

善人啊,真是万中无一的大善人啊。

“怎么了啊?”艾先生停下笔,狐疑地看着张燕。

退军回去的路上,高览又命令周围还在负隅顽抗的袁绍军全部投降,并造谣说高干为了进攻河东的张飞军,下令要把所有的粮草搬到西河去给匈奴单于呼厨泉享用,众人还不如带着粮草一起去河内投奔张杨,张杨绝对会好好对待每一個来投奔的人。

不过这个女人当真是非同小可啊,要是她继续跳,再弄出一些更危险的东西不是麻烦了?

得赶紧想办法让她嫁人回家生孩子才行……嗯,这样好像也是好事,还能牛了诸葛亮,哇,我得赶紧物色几个青年才俊赶紧抢她才行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